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公司新闻/  NEWS CENTER

168体育平台登录汉中南郑区黄官镇:非遗传承+扶贫 “五编”编出致富

发布时间:2024-05-19 04:41:53 来源:168体育注册平台 作者:168体育app官网入口    

  央广网汉中6月10日消息(记者王祎萍 实习生王馨梅)“一把刀、一支笔、一根藤、一条致富路”,说的就是黄官镇响当当的良顺藤编工艺。黄官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,西接秦岭、南临巴山,野生青藤资源甚多,藤编历史悠久,被誉为陕西的“藤编之乡”。藤编产品玲珑剔透、棕编产品轻巧耐用、扇编产品体轻质柔、竹编产品绿色环保、草编产品经济实用,目前,黄官“五编”已成为汉中非遗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。

  走进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藤编的厂房里,工人们正忙于编制各类精致藤编产品。汉中藤编良顺匠心负责人唐芳介绍,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文化传承、技艺研发生产制造、电商销售和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制造业企业,主要以“汉中藤编”技艺为依托,以“绿色、健康、匠心、传承”为理念,生产销售“五编制品”等传统手工艺品。

  近年来,南郑区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汉中藤编技艺”这块金字招牌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带动群众做强做大藤编产业,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  “我们目前有2800余人居家编织,当地农户可以进厂务工,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藤编产品,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可以赚钱补贴家用。”唐芳说。黄官镇通过强化技能培训、创新传统工艺、丰富产品种类、打造知名品牌等方式,不断壮大藤编、棕编、扇编、竹编、草编“五大”特色产业集群,有效带动群众增收,推动传统工艺振兴。

  “编一个藤椅差不多需要4天时间,这个没办法用机器织,都是纯手工。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,收入也有了保障。”村民易文说。据了解,黄官镇有4家合作社和1个企业从事“五编”产业,从业人员达2187人,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4个镇1275名群众增收。

  “我做藤编有三四十年了,当地多数有‘五编’手艺,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小家庭里面做,然后拿到市场上面去卖。近几年国家重视藤编产业发展,把‘五编’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村民谭健亭说。

  南郑区政府通过引导建设厂房,将非遗文化、创业企业、手工产业集中起来,加快打造全市非遗文化产业园。用工业化理念把“小手艺”聚到“大园区”,用产业化模式把“小营生”变成“大产业”,积极探索“传承人领办龙头企业、手艺人参与合作社、勤快人组建家庭工坊”的联农带农致富、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。

  “从树上取下原生态的棕片,晾晒干后选取优质棕,用专业工具和木板订在一块后开始加工。”谭健亭一边编织“万马奔腾”工艺品一边介绍道,“我们做藤编工艺品,网上买的人特别多,我们一般是接网上订单订制的,根据客户需求用银针一针一线编织不同的样式。”

  据了解,南郑本地有丰富的棕桐树资源,棕编产品轻巧耐用,沥水防潮,健康护脊,正契合如今消费者的健康理念。目前棕编产业年均产值100余万元,带动农户95户,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。

  为了面对“乡村振兴、产业先行”这个最大任务,黄官镇以“财政支持+企业自筹+农户参与”的方式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不断增强企业、农户发展信心和动力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763万元,企业自筹资金1068万元,农户投入资金30余万元。产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,科技创新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。

  除此之外,汉中市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,助力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,带动更多人民群众依托生产性非遗项目在乡村庭院、非遗工坊就业创业,共建美丽和谐新家园。

  近年来,南郑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,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,形成产业集群,推动“指间工艺”转化为“振兴力量”。汉中非遗已成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,“老手艺”为乡村振兴赋予源源不竭的“新动能”。

  藤编产品玲珑剔透、棕编产品轻巧耐用、扇编产品体轻质柔、竹编产品绿色环保、草编产品经济实用,目前,黄官“五编”已成为汉中非遗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。


168体育平台登录

168体育平台登录/  NEWS CENTER

168体育app官网入口/  CONTACT US

联系人:郑坤玉
手机:13861279983
电话:0519-88188199
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建设路18号

服务热线

0519-88188199

功能和特性

价格和优惠

获取内部资料

扫一扫